清明節,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,屬于禮敬祖先、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。
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,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,抒發人們尊祖敬宗、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。
今年的清明節與往年有些不同。
在這場特殊的全民抗“疫”行動中,億萬同胞并肩戰斗。
我們失去了一些一直奮戰在一線的戰“疫”英雄,也有許多因疫情逝去的同胞。
為表達對他們的深切哀悼,國務院發布公告,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。
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志哀
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
10時起,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,汽車、火車、艦船鳴笛,防控警報鳴響。
正是由于他們的無私奉獻,我們才能在全球疫情大爆發的情況下,開始陸續復工,復學,生活慢慢步入正軌。
老相食向所有逆行者致敬!
大家都辛苦了太久,趁著清明假期,好好休整,用美食來犒勞一下自己吧!
接下來給大家推薦一些清明期間應季的美食,記得清明期間一定要嘗嘗喲!
古籍中,有許多關于清明時節吃桃花粥記載。
《荊楚歲時記》:“去冬節一百五日,即有疾風甚雨,謂之寒食。禁火三日,造餳大麥粥?!?
唐馮贄《云仙雜記》:“洛陽人家,寒食裝萬花輿,煮桃花粥?!边@是唐代漢族寒食節的食物,流行于河南洛陽地區。
《廣群芳譜》中說:當地民間在寒食節,采摘鮮桃花,配上好米煮成粥,味道鮮美,富于營養。這個風俗一直流行到明末。
清代孔尚任的《桃花扇·寄扇》一出就有這樣的唱詞:“三月三劉郎到了,攜手兒下妝樓,桃花粥吃個飽?!?nbsp;
無疑,在寒食節的特色節令食品中,桃花粥最令人青睞。
青團子油綠如玉,糯韌綿軟,清香撲鼻,吃起來甜而不膩,肥而不腴。
青團子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,正因為如此,青團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。
俗語說得好:“清明螺,賽肥鵝?!?
清明前后,在休眠中蘇醒的螺螄從泥土中爬了出來。也只有這個時節的螺螄肉鮮嫩肥美,且殼中也沒有小螺螄,肉質極佳的同時又保證了口感。
清明是吃螺螄的最佳時令。
麥芽塌餅是江浙一帶的特色傳統茶點,當地特產之一,它是一種鄉土點心。
清明節這里的人們喜歡用麥芽塌餅做早點,在田里忙得腹中空空時,麥芽塌餅又成了人們墊饑的好干糧,而擺起場面吃“熏青豆茶”時,自然也少不了這種應時美味。
浙江衢州開化一帶清明時祭祀時使用的一種米粿,象征著思念親人的淚水。
清明粒其實是一種米粉搓成的尾指大小的米粒,開化當地稱為清明粒。清明粒又叫清明“淚”,花生米般大小。
清明時節,你的家鄉,還有什么好吃的時令美食嗎?
歡迎留言分享喲!
咨詢熱線
0512-67070777